NLP.課程粉絲專頁
|
|
 |
讓精彩案例去旅行主頁 |
版主的話
|
案號:Elite01-10-13
(669)
標題:是趨利還是避害?【NLP】Doubly Excellent
案例演練時發現自己在購車這件事是避害導向,與我過去的自我認知不同,於是特別研讀老師所推薦【Words that change minds】一書第二部份【動機特徵】(motivation traits)。以下是參考該書之練習所作,關於自己購車時考量的問答。
問:自問自己關於買車的考量標準?
答:尺寸不能太大,不能太耗油,安全性要好,迴轉半徑要小,當然價格不能太貴。
問:為什麼有這些特質是重要的呢?
答:尺寸不能太大,進出巷道方便,不容易刮傷,或需要下來移動巷道內的機車!
不能太耗油,可以符合環保規定,避免環境污染,不但省錢,也不會因污染而受罰單。
迴轉半徑要小,迴轉時速度快,不容易影響他人車輛。
(大多數思考都是避免發生問題,因此判別為避害導向)
問:市面上的NLP進階課程蠻多的,為什麼參加守候的NLP菁英班?
答:因為覺得王老師的理念為NLP+佛法,與自己的價值觀相近,所以選擇守候。
問:為什麼與自己價值觀相近是重要的呢?
答:這樣才不會浪費時間學了一些離佛法愈來越遠的世間法。
問:為什麼不離佛法很重要呢?
答:人身難得,無常迅速。既然當初沒有選擇出家修行,入世生活務必不忘時時要和佛法相結合,才不會在茫然之中,又種下惡因。
(看來大多數思考點,還是在避免發生不好的結果,因此還是判別為避害導向)
老師所推薦【Words that change minds】一書真的很不錯,以下整理摘錄第33-36頁【要用胡蘿蔔還是棍子?-威逼還是利誘】(The carrot or the stick)供大家參考:
什麼事能激發人們採取行動?行動又朝向何方向邁進呢? 通常行動是移向某個目標,還是遠離避免出現問題?以下將動機特徵分為兩型討論:
<<趨利型(Toward)動機特徵>>
在特定情況下,趨利型(Toward)經常聚焦於目標,他們想的是「該如何達成目標」。他們對如何去”有,獲得,達到,實現,贏”(have, get, achieve, attain)等有強烈動機。因為聚焦於完成目標,因此他們擅於安排先後順序,他們為著目標而興奮並充滿活力。他們在辨識問題或確認該避免何情境時常會有困難,甚至在極端的狀態下,因為不習慣考慮可能問題或潛在障礙,他們會被他人認為過度天真。
<<避害型(Away From)動機特徵>>
避害型(Away From)特質的人則注意該如何避免問題發生。他們對如何去避免問題發生,或應該擺脫什麼事情充滿動機。當面臨威脅時,他們最能充滿活力。有位銷售員說:假如我沒有走出去推銷東西,到月底時我將會無力支付賬單;最後時限讓這群人付諸行動。具備避害特質的人在特定情況下擅於處理麻煩,解決問題。並常在計畫之初,即能指出可能障礙。因為他們思考過程習慣自動挑出在運作過程可能出錯的部份。
因為很容易分心及被迫回應負面情境,他們在維持聚焦於目標時會有困難,他們可能為了處理某事,而拋棄了其他所有事情。在極端的狀態下,他們將只專心於危機處理,而忘了為達成目標事情該有的先後順序。他們容易被錯誤的事情吸引而分心,並困難去排列事情的輕重緩急。具強烈避害特質的人在特定情況下,特別容易被趨利特質的人認為是厭倦的或是憤世嫉俗的。
一般動機分配狀況(~Rodger Bailey)
趨利型 40%
(Toward)
趨利型及避害型 20%
(Equally Toward & Away From)
避害型 40%
(Away From)
※ 在特定情境下,多數人的動機會朝向一個主要方向。
<< 如何確認人格的動機特徵呢? >>
問好問題:1. 為什麼這些(準則)是重要的?
2. 這些準則,對你的影響是什麼?(What will having that (their criteria) do for you?)
3. 你秉持的觀點是什麼?(What’s the point?)何必如此?(why bother?)
4. 在那種情境下的考量是什麼?(What's in that for you?)
**務必好好聽對方陳述”因為”之後的說明。
【趨利型(Toward)句型結構】
- 提到他們可以得到、獲得或成就/ 提到他們的目標或希望/ 列入考慮觀點。
【趨利型(Toward)肢體動作】:指向某事、出現點頭及涵蓋的肢體動作。
【避害型(Away From)句型結構】
- 提到應該避免的情境/ 提到不想招致的情境或事件/ 提出問題障礙。
【避害型(Away From )肢體動作】:指向某事應該要排除、出現搖頭及排除的肢體動作。
例子:
趨利型:我將會得到個人的滿足感,並且獲得晉升。
I would get personal satisfaction and a promotion
趨利為主型:我會得到晉升及個人的滿足感。
I would get a promotion, personal satisfaction
平衡型:我會得到自我的滿足感,而且不會在路上閒逛。
I would get personal satisfaction and not have to go on the road.
避害為主型:我不再需要作這些例行工作,或經常需要離開我家人,並且有機會獲得晉升。
I would not have all this routine work, or be away from my family often, plus I would get a promotion.
避害型:我想擺脫這種枯燥的工作,所有的最後期限,及一直在肩膀後面盯著的老闆。
I would get away from this boring work, all the deadlines, and my boss who keeps looking over the shoulder.
※通常需要一層層的抽絲剝繭問下去,試著至少問三次來進一步了解答案後面的動機或問題:
例:趨利型回答方式
問:小林,你能告訴我你選擇工作的標準嗎?
答:是有效的,愈作愈熟練,有樂趣和被重視的工作。
問:好的!那您能告訴我為什麼有這些特質是重要的呢?
答:因為可以幫助人們啊!
問:可以幫助人們啊! 那您能告訴我為什麼幫助人們對你而言是重要的呢?
答:因為幫助人們的同時,自己會得到滿足感。
問:那麼!為什麼滿足感是重要的呢?
答:是啊! 滿足感其實是我想要從工作中獲得的最重要目標。
例:避害型回答方式
問:小陳,你能告訴我你對工作的期待嗎?
答:我希望知道我該做些什麼,及我的表現將會如何被評核。
問:為什麼這些事情對你而言是重要的呢?
答:因為這樣才能讓我獲致平靜的感覺!
問:為什麼獲致平靜的感覺對你重要呢?
答:因為如果我自己無法有平靜的心境,我也將無法平心靜氣對待我小孩。
問:那麼!為什麼能平心靜氣對待小孩對你而言很重要呢?
答:這樣我才不會打小孩啊!
|
|
|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