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LP.課程粉絲專頁
|
|
 |
讓精彩案例去旅行主頁 |
版主的話
|
案號:Elite01-10-11
(372)
標題:為什麼不吃藥【職場】
陳先生因為進行白內障手術術前評估時發現血壓高達158/86mmHg,於家人陪同下由眼科轉診至我門診接受進一步評估治療,以下是部分對話內容:(阿伯:A)
我:阿伯你好,請問過去知道有高血壓嗎?
A:只有很輕微,超過一點點而已,應該沒關係啦! (阿伯一邊說話一邊搖頭並擺動右手)
(兒子在旁補充說:他在家裡量血壓常超過160,但勸也勸不聽,他就是不肯吃藥。)
A:沒有要緊啦!我吃的非常清淡,生活規律又每天做運動,身體非常健康,不用吃藥啦!
我:阿伯請問你過去曾經吃過高血壓藥嗎?
A:有啊!我告訴你,那藥吃不得的!我本來好好的,吃了藥後心臟砰砰亂跳,眼睛整天睜不開像快睡著一般(繼續搖頭及揮動右手)。
(原來阿伯對曾經第一次吃過的降血壓藥留下很不好的印象,種種特徵初步判定阿伯可能是第I類型,於是換我出招了!)
我:我要是你,也會不敢吃這種降血壓藥(先同他,並且學他搖頭及揮動右手的姿態)。
還好我們醫院降血壓藥有二、三十種,我來幫你挑選一種,最合適像您這種"吃的清淡,每天運動生活規律,只是血壓有輕微偏高的"健康老人保養專用的降血壓藥,吃了以後保證不會出現像您之前有的不舒服現象。(間斷學他搖頭及揮動右手的姿態)
A:哇!我今天遇見像你這麼好的醫師,真是我的福氣呀!不然我還很擔心眼科醫師嫌我血壓高,不幫我開刀該怎麼辦才好呢!
(病人兒子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,連忙補充說:阿爸!哪你這次一定要乖乖吃藥喲!)
心得:
求同型病人的「遵醫囑性」(compliance)通常較高,不吃藥常有其特別因素。I類的病人對治療藥物或方法容易產生成見;II類型病人則可能出現對治療方法的不安心。透過充分的說明並了解其擔心之後,常可有效說服病人。求異型病人則較有自己的看法,經常醫師說是說,他們私下還會自行打聽並搜尋資料,容日後專文討論。
補充:
健康心理學提到,影響成人接受健康信念採取健康行為的五項評估要素包括:「預期益處」、「執行障礙」、「自覺易感受度」、「自覺嚴重度」及「自我效能」(BBSS + self efficacy)。而其中多項與NLP由驅利/避害角度觀察行為決策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以服用高血壓藥物治療為例:
「預期益處」:了解服用高血壓藥物對身體有哪些益處,這些益處對病人重要嗎?
「執行障礙」:了解服藥的障礙,包括藥的副作用、價格、病人取得有障礙嗎?
「自覺嚴重度」:自己感覺高血壓是個嚴重問題嗎?不服藥對身體影響的嚴重性。
「自覺易感受度」:不吃藥控制血壓,長期可能產生心臟病、腦中風、眼底出血或洗腎等併發症,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機會高不高。
「自我效能」:知道服藥的重要,但每天確實定時服用藥物、養成健康生活習慣的執行能力。
|
|
|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