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LP.課程粉絲專頁
|
|
 |
讓精彩案例去旅行主頁 |
版主的話
|
案號:NLP15-136
(376)
標題:人緣【職場】Doubly Excellent
對話
剛好只有我們兩個在辦公室,所以就大膽進入一個話題而不怕被K。
「Fish,請教你一個問題?」
「什麼?」
「你認為你所認識的III 都很有人緣嗎?」
她給了我一個搖頭,憋嘴,笑開的招牌動作。然後問,
「你呢?你在講我認識的某個人嗎?」
「不是,我是在講這裡所有的III。從第一個開始我就有點懷疑,現在更確定。
因為我發現一個一個好像都不像人格模式所描寫的III 那麼討人喜歡。」
「這樣說很有意思。」
「對啊,很好玩,可以把它寫成作業。」
「你寫,我不敢。」
「是哦,我寫,然後得罪所有的III,被人批死。」
期望值與滿意度
終究還是把它寫出來,因為我真正是這樣覺得。
而且我認為是一種中性說法,並無負向情緒,我只是將我觀察到的現象陳述出來。
當然,這也許只是對III高期望值所造成的反差結果而已。
就像IV,我也不覺得IV的人際關係很差,像我們的阿兵哥不就很討人喜歡嗎?或許這又牽涉到對IV在人緣方面的低期望值所帶來的相對高滿意度。
「標籤」與「框」之連想與返照
身為NLPer,我們都知道要以移位來拿掉對別人的標籤。但我們也必須承認人
太習慣於給人貼標籤。給別人,也給自己,貼所謂好的以及壞的標籤。
事實上,對別人而言,把複雜的人置入簡單,區區數語的分類,其中不免存在著某種傲慢與偏見,很容易對人造成傷害與扭曲。
對自己而言,不管我們被別人或被自己歸在哪一個類型,若是優點,我們也不可大意的以為自己就是了,否則很容易淪於自欺,甚至錯失不斷提昇的機會。
若真是缺點,也千萬不要妄自菲薄,我們懂方法可以移位、修正,我們有太多翻轉的機會。
更何況若以NLP來講,缺點很可能就是一個人優點的過當表現,我們要做的只是把「過當」拿掉,還原本然就好了。
我們學NLP,學佛法,不就是要拿掉身上所有的框框架架嗎?
所以,不要輕易的「框」自己,否則不管優點、缺點都會變得很沉重。
我們需要的只是認識清楚之後,以快樂的心情來改善或強化我們的缺優點,這樣就可以朝向目標,輕裝簡行的上路。
興高采烈 – 先設想我已做到了
我在描繪,若我們能將NLP的移位學得如此之好,以至於可任意遊走於I II III IV 四種優的人格特質之間,那會是怎樣的一個光景?
法語分享
古德們所說:「平常心即是道」,
禪行者的修行,應該從日常生活中,
平常的任何起心動念時,好好地抓住它;
因為,那正是禪那的誘因,
最能引發「疑、思、悟」的殊勝之機,
而進入「覺」的世界!
----- 白雲禪師 -----
|
|
|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