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LP.課程粉絲專頁
|
|
 |
讓精彩案例去旅行主頁 |
版主的話
|
案號:NLP-14-198
(396)
標題:DOUBLY EXCELLENT陪睡心錨【親子】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我犯了一個天下媽媽都極有可能會犯的錯,讓兒子~玄玄習慣我的「陪睡」!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從一出生(0~0.4睡奶媽家),這孩子就得獨自睡娃娃床(0.4歲後與我夫妻同房),長的快的後果,讓這娃娃床在他一歲半時,就無法再被利用。同時間,我們快速的為他買到一個極棒的二手床,就這麼自然地,讓他在小小的年紀,獨睡一間房。剛開始獨睡的他,適應非常良好,不到三天,已能自己一覺到天亮(現在已獨睡約4個月)。我非常珍惜在他身旁的每一分每一秒,不知何時開始,從坐在他身旁看他睡著,到慢慢躺在他身邊陪睡,還為自己準備了一個專屬枕頭,就在這麼甜蜜的情況下,上個星期,我度過了令我眼皮沉重的一週,每晚的睡眠時間,變成我恐怖的夢靨。
砰!砰!趴!一大聲(他打開兩扇門,門又反彈回來的聲音~夏天開冷氣,怕他哭我們聽不到,所以門都沒關,只有輕輕靠上而已),讓我夫妻倆從睡夢中跳起來,發生什麼事?發生什麼事?張開眼看見恐怖的東西朝我們狂奔,聽見奔跑的聲音及歇斯底里的哭喊聲~~媽~~~媽~~~,ㄛ!不是別人,就是我自己的兒子啦!可能做惡夢了,牽著手帶他回他的房間(見到我後,他馬上停止哭泣),陪睡一下,確定他睡著了,再捏手捏腳的偷溜回房,不到幾分鐘,同樣的哭聲,同樣的恐怖,讓我夫妻倆又跳一次,就這樣,一個晚上連續七次讓我們在夜裡變「活跳蝦」。第二天晚上、第三天,狀況還是一樣,怎麼回事?之前已經好好的超過三個月啦?為什麼突然變得這麼~黏?
仔細想想,ㄚ~~好像知道什麼原因了!對了!我錯了!不應該和他一起睡啦!他似乎好像已經習慣媽媽的味道和體溫,只要我陪他睡,他馬上乖乖,離開他,他就馬上驚醒之後找人。而這麼精彩的過程,我一定要全程記錄下來
聽覺型的孩子:每天每次只要他開心時,就耳語告訴他:玄玄要睡自己的房間,媽媽也要睡自己的房間喔,這一間是玄玄的,這一間是爸爸媽媽的,玄玄要乖乖睡覺一覺到天亮,這樣才會長高高長壯壯喔!媽媽也要好好睡覺,才會漂亮有精神喔!..(重複多次~抱著他,確定他聽進去這番話)*睡前還會聽音樂~一拉就有音樂聲音的安撫玩具
視覺的改變:裝小夜燈在他床頭,讓他在半夜醒來時,有溫暖的感覺,不會害怕(之前是熄燈(黑暗)中入睡)
嗅覺的刺激:床單清洗曬太陽然後床上噴灑床鋪專用香水~香香喔!
觸覺:在腳邊放上捲起來的大毛巾,他的腳有碰到東西,較有安全感!
模仿:原本我睡的位置上,放上絨毛娃娃熊,娃娃熊身上蓋著我的衣服(像似我躺在身旁一樣~衣服上有媽媽的味道)
耐心+溫柔的言語:開始不睡在他身旁,坐在他腳旁,等他睡著的同時,不斷的給他耳語,重覆一次又一次(不可以發火)
……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這樣一開始時真的很難,幾天下來的睡眠不足,讓我在半夜起床哄孩子的耐心幾乎接近崩潰邊緣,早上還得6:30起床去慢跑,ㄚ~~真~~累人!不過~~這情況三天後馬上顯現效果,這兩天他的起床時間已接近正常,我快跟熊貓眼說掰掰了!YA!
PS:前些日子,訓練他獨睡的想法有點動搖,因為,有些朋友告訴我,為什麼那麼早就要讓他失去母親溫暖的懷抱,而且有些研究顯示,西方一些心理極不正常的犯罪者行為,懷疑就是因為西方人讓幼兒太小時就訓練獨立睡覺,所以才就造成心理傷害。同時,我腦海中也浮現一則新聞:為什麼美國人的離婚率會那麼高?原因就是:當她們當了母親後,就忘了自己也是為人妻的角色,事情總有個先後順序,給大家都有一點自由空間不是挺好?你怎麼知道孩子不會獨享自己的生活空間?甚至有可能「獨立感」就在此時已被無形中建立?
(以下資料摘自學前教育雜誌1月號)
0~1歲 讓寶寶自己睡 最佳時機
◆出生:自出生起讓寶寶睡在嬰兒床。
◆出生3個月:寶寶尚需較多的照顧,暫時把嬰兒床放在父母房間。
◆出生3個月後:寶寶睡眠較穩定,把嬰兒床放到寶寶房
◆使用儀器輔助:在寶寶床頭放置嬰兒側錄器,以便警覺寶寶動靜。
1~3歲 以漸進方式訓練寶寶獨睡
◆由午睡開始:從白天午睡時就熟悉自己的小臥室。
◆延伸至夜睡:習慣了臥房後,讓寶寶學習自己夜睡。
◆建立睡前儀式:讓寶寶產生安定感,如:喝奶、刷牙、上廁所、聽音樂與故事等。 ◆睡前分享:親子分享溫馨的故事與談話,使孩子情緒穩定,感受父母的愛意。
◆提供小物件讓孩子安心:在寶寶房、廁所走廊點盞小燈,減少孩子對黑暗的恐懼;
舒適可愛的小玩偶,可作為情緒的安撫。
3~6歲 讓孩子肯定自我、願意挑戰任務
◆對獨睡產生期待:肯定孩子的能力與成長,使孩子感覺自己「長大了」,可以勝任
不同任務;和孩子共同布置心愛的小房間,使他期待擁有自己的空間、進入夢幻
的小天地。
◆ 藉老師、同儕鼓勵獨睡:請老師藉課堂討論、故事分享,強化孩子對自己的肯定,
願意學習獨立。在同儕相互的陪伴與鼓勵中,孩子將很快能勝任挑戰。
|
|
|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