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LP.課程粉絲專頁
|
|
 |
讓精彩案例去旅行主頁 |
版主的話
|
案號:NLP-29-115
(416)
標題:趨利v.s.避害【價值觀】
事由:週末與好友用餐,當我問了好友一個問題後,好友突然不高興的說:「你知道嗎?我最
不喜歡你的就是這一點,你這樣說話讓人家很不舒服。」當時我一頭霧水,不知道哪裡
錯了?
馬上我先道歉,可是接下來我就不知道該如何說話,因為我不知道哪裡讓他不舒服,如果繼續原來的話題是否適合?後來問清楚,原來問題出在趨利及避害感受不同。
首先必須釐清,幾乎沒有(很少)極端趨利或極端避害的人,只有偏向趨利或避害的人。因此大部份的人都有一些趨利或避害的情形顯現。如果在某些情況下,趨利的人沒有這種情形,可能因為價值觀或心錨的影響,這時他顯現出避害的現象。同理也適用在避害的人。
趨利的人是目標導向,當聽到朋友有問題或困難時,首先想到的是幫對方解決問題。認為只要幫對方解決這個問題或困難,對方就不會痛苦了。在對話的過程中,很容易拼命的幫對方釐清問題,或直接告訴對方問題在哪及解法。一不小心會讓對方有很刺的感覺,心裏覺得不舒服。
避害的人是過程導向,相對於趨利的人比較願意當傾聽者。如果沒有經過過程體驗,一下子就跳到目標,會讓他們沒有安全感,覺得不舒服。因為他們覺得對方不了解他的痛苦,提供的解法怎麼可能適用呢?感受更深一點,可能會誤認為對方在指責他的缺點。
寫到這裡,大家應該知道為什麼我的朋友會說那句話了。人的習慣是很難改的,雖然我們都知道要移位,可是一不小心還是會顯現出原來的習慣。而且,如同我第二段的敘述,完全趨利或避害的人非常少,如果沒有判斷清楚很可能會移錯位,這時候該怎麼辦呢?告訴大家一個萬用的方法--- Pacing & Leading. 用模仿的方式,先感受對方的心情,之後用引導的方式,讓對方脫離痛苦感覺並找到解法。
如果剛開始對技巧不熟練,沒有處理好,不用自責,覺察自己的問題,立即做調整就好了。信念決定一切,信念是會感染的。我們關心對方,想要幫助他的心是不變的,對方一定會知道。
|
|
| |
|